自主选拔在线

登录 | 注册

《人民日报》时评金句摘抄更新,跟着写稳提分

2025-09-12 10:57|编辑: 郭老师|阅读: 5033

摘要

《人民日报》作为国内头号媒体,其时评栏目更是社会热点与公共议题的风向标。对于广大学子和文字工作者而言,研读《人民日报》的时评,不仅可以拓宽视野,提升思想深度,更是学习写作技巧、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其时评栏目无疑成为了社会热点和公共议题的风向标。对于众多学子以及文字工作者来说,深入研读《人民日报》的时评,不仅能够拓宽视野,增加对社会的理解,还能显著提升思想深度。同时,这也是一个学习写作技巧和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分析这些时评文章的逻辑结构、语言风格和论证方法,读者可以逐渐掌握如何清晰、有力地表达观点,从而在自己的写作中游刃有余。今天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人民日报》的一些时评金句摘抄,供大家进行参考!

更多查看>>>人物素材/大联考/特招等资料集锦

推荐查看>>>2026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一览表

福利资料

为助力各位家长、考生更好的进行素材积累,实现语文作文的不断突破,自主选拔在线团队特为大家整理《2025-2026人民日报精选作文素材》电子资料。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预约领取👇

敲重点: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备注:所属市-高考年份,邀您进不同年级群,更多升学资讯以及备考福利免费领取~

  一、《从王兴兴到罗福莉,读懂年轻一代创新者》

  1.有怎样的时代,就有怎样的青年;有怎样的青年,就能成就怎样的时代。

  2.揆诸历史,那些“从0到1”甚至改变世界的原创性创新,往往源于人类的兴趣与热爱。

  3.创新如潮,后浪奔涌。新时代中国蒸蒸日上、生生不息、活力永存。

  二、《坚持长期主义,做困难而正确的事》

  1.成功哪有什么轻而易举,不过是下了最笨的功夫、走了非走不可的远路,一路撑下去,才迎来了喷薄日出。

  2.执着、专注、坚韧,不偷懒、不耍滑、不抄近路,踏踏实实付出,这是文化创造、科技创新等都必须坚守的不二法门。

  3.站在今天回望,许多领域的惊艳绽放,都源自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源自看准了就坚定不移干的执着。

  4.奉行长期主义不易,新时代中国为我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支撑。

  5.今日中国,是长期主义者的乐土,是不断见证奇迹的舞台。当你深耕一个领域、播下一颗种子,它就有机会挨过漫漫寒冬,在来年春天或更远的春天破土而出。

  6.当然,强调坚持长期主义,不是说守着时间坐等,更不能把“长期才有效果”作为挡箭牌,不顾当下、不论对错,蒙着眼睛蛮干。

  三、《从“心灵导师”到“赛博孙子”,AI当真懂爱?》

  1.恰是我们带着作为人的主体性,去注视、去赋义,去给予冰冷文字以情感内涵,才能让AI有机会感动我们、激励我们,提供情绪价值,抚慰心灵迷茫。

  2.AI,不过是把人类对爱的思考、对困境的解答,用算法缠绕为一个温柔的火炬,所谓代码的温度,实则是人类文明之火的数字具象。

  3.技术是灯,点亮它的,始终是人性之光。

  四、《从“不可能”到“无限可能”》

  1.回望我们走过的路,以奋斗创造奇迹,就是一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断突破、向上生长的过程,我们从中获得的经验与智慧,正是创造未来的强大底气。

  2.越是“不可能”,越是“分水岭”。跨不过去,是千难万险;跨过去,是别有洞天。

  3.遇水搭桥、逢山开路,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彰显的正是一往无前的胆识、跳出路径依赖的魄力。

  4.成功没有奇迹,只有轨迹。奇迹是干出来的,轨迹上镌刻着日拱一卒的积累。

  5.“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不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有可能”变成“一定能”,继而赢得“无限可能”,我们就能始终走在时间前面,走在时代前列。

  五、《科技创新的“硬”与“软”》

  1.硬科技领域固然是我国当前发展重中之重,但将之与互联网经济对立起来,搞非此即彼,可能也不符合经济规律和创新规律。

  2.一个基本事实在于,硬科技与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合在一起,两者是相互促进、彼此成就的关系。中外经验都证明,两者相辅相成,不宜以彼此割裂、对立的眼光看待。

  六、《善于从大时间尺度看问题》

  1.仰望星空,深感宇宙之浩瀚无穷,心境随之豁然开朗;翻开史书,置身风云变幻的历史场景,格局瞬间打开。

  2.短期的“失”,反而成就了长远的“得”;一时的“难”,反而推动了更好的“进”。

  3.拉长时间坐标,从中感受点滴变化如何在日积月累后实现骐骥一跃,捕捉行而不辍带来怎样的复利效应,常常会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4.惊人的爆发常在一瞬,背后则是日复一日的长期努力。

  5.从当下看长远,打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从长远看当下,生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6.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在历史长河中把握规律、正道直行,就会有一种时间赋予的踏实感,无惧短期风浪、不怕外部干扰,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走向既定目标。

  七、《“用AI赶作业的孩子”有没有未来?》

  1.利用人工智能搜寻资料、检索信息、拓展思路,也已经成为重要工作方法。

  2.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把人工智能变为赋能学习和成长的工具,而不是作弊工具、应付作业的工具。如何让技术向善,这显然是个大课题。

  3.人工智能带给教育的真正挑战恰恰在于,如何培养出适合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哪些素质或技能在人工智能时代更重要、更稀缺?是所谓“情商”,还是创新与批判性思维,抑或是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同人也许有不同答案,但有一点很清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系统性甚至可能是颠覆性的。

  4.纵观人类历史,从用火到打造出铁器,从发明蒸汽机、内燃机到创造互联网,每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工具的应用,都会对人类经济社会造成“震颤”。

  5.然而人类文明伟大之处,就在于具有足够的智慧与韧性,不断创造又“驯服”技术,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更好造福自身。

  八、《AI主播上联播,人类还“有班可上”吗?》

  1.新闻播报只是主持人“十八般武艺”中的重要一项,却非唯一。面对复杂事件、突发问题时的随机应变、临危不乱,在一字一句、娓娓道来中传递的人文关怀、引发的情感共鸣,在深度思考和新闻伦理中展现的价值观和智慧,都是看不见的“软实力”。

  2.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当汽车诞生时,无需与之赛跑,而应考个驾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一次又一次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不断进步。

  3.人机共舞,已经是可以预想的未来乃至现实。往小了看,我们每个人,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必须学会与AI共处;同时也要“有心求异”,牢牢掌握主导权。长远来看,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人类有效配合,共同推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是大势所趋,也道阻且长。

  4.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人与机共舞,合写新篇章。

  九、《“脑腐”了,怎么办?》

  1.最近,“脑腐”(Brain Rot)一词入选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2024年度词汇,其大意指的是“由于数字信息,尤其是社交媒体低质信息过度输入而导致精神和智识状态衰退”。

  2.相似的内容反复强化,相左的观点自动过滤,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将我们困在认知闭环里。

  3.但若因“脑腐”将数字技术妖魔化,或许也是一种傲慢。回望过去,柏拉图曾在《斐德罗篇》忧心书写会腐蚀记忆,梭罗则试图用湖畔独居抵抗工业时代的生活异化。某种意义上,“脑腐”成为热词,背后也是人们面对技术进步的集体焦虑感。

  4.事实上,今天的我们,不必逃离现实,刻意构建技术鸿沟,却需要一场“认知返乡”:在信息洪流中划定边界,在即时满足中保留深度思考和共情的能力。

  5.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对纷至沓来的信息进行价值排序,做出取舍,考验着每个人的数字素养。

  6.千百年来,人类为了联系、了解、触碰远方,几乎用尽了全部的想象力。而今,信息的海洋中,人类学家却开始警示“附近的消失”,提醒年轻人重新找回对真实生活的感知。

  7.如何让“腐蚀”的大脑重新“锋利”起来?答案就藏在菜市场的叫卖声中,藏在夜校的欢笑里,藏在Citywalk的脚步下,也藏在公园长椅的阳光里。抽出时间,认真凝视生活,专心体验周遭,是对冲信息技术进步弊端的一剂“良药”。

  十、《“六小龙”何以出杭州?这样的追问有意义》

  1.《黑神话:悟空》游戏主创曾说,“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看一地的发展之道,不能只关注“修成正果”后的当下,更要学习来时路上是如何披荆斩棘、化解“九九八十一难”。

  2.看“杭州六小龙”,看成功、看经验、看差距,更要看到信心、看到方向、看到干劲。

  3.中国的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到处都是新领域、新赛道、新机遇;今天的中国,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流,处处都有新动能、新气象、新希望。脚踏实地,起而行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进群邀请

欢迎加入【2026高三学习交流群】在这里,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并肩作战,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交流解题技巧,更有定期更新的学习资料,涵盖高考试题、模拟试卷以及相关的作文素材等,助你全面掌握知识,熟悉考试题型,提升解题能力。

微信扫一扫,加入群聊......

江苏省2025年高考本科批次投档线(物理类)

如果加群失败,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添加妮妮老师(微信号:13311095027)好友,备注:省市-高考年份-选科。

领取更多福利资料

点击进群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作文素材人民日报作文素材人民日报顶级过渡句

《南京照相馆》高光金句写进作文,大大的提分2025-08-19

30组优秀作文标题+分论点+语段,学起来写作文直接用2025-08-19

8组《人民日报》经典人物素材2025-08-19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些历史知识点需牢记2025-08-21

50个经典历史素材人物回顾与主题运用2025-08-21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