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对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高联)B卷一试试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为下2025年第41届考生提供极具针对性的备考建议。
推荐阅读:2025年数学竞赛全年赛事一览
推荐阅读:2025年第41届全国高中数学竞赛联赛通知、试题及获奖名单汇总
免费资料一:
福利资料:为助力低年级数学竞赛规划,特整理《数学竞赛升学规划指南》电子资料
领取链接:https://www.zizzs.com/form?xyppid=577695157093143561
免费资料二:
福利资料:为帮助低年级考生高效备考,特整理《2012-2024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领取》电子资料
2024年高中数学联赛B卷一试命题趋势与难度分析,2025参考
试卷类型 | 开始场次 | 试题 | 答案 |
B卷 | 一试 | 试题 | 答案 |
二试 | 试题 | 答案 |
一、整体命题趋势分析
2024年高联B卷一试试题延续了近年的命题风格,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体现了以下趋势:
基础与能力并重:试题覆盖了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模块(复数、不等式、函数、数列、几何、概率等)。基础题要求考生计算准确、概念清晰,中高档题则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稳中有变,适度创新:大部分题型是学生熟悉的,但设问方式和知识交汇点有所创新。例如,第4题(随机游走)、第8题(组合计数与数字谜题)等,都需要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基本原理。
衔接A卷,略有区分:B卷与A卷在知识点覆盖和整体难度上保持均衡,部分题目考察相同或相似的核心知识点(如A/B卷的第8题均为“幸运数组”),但具体题目和数值有所不同,确保了公平性,同时也为不同地区的考生提供了适当的区分度。
强调数学核心素养:试题减少单纯记忆和复杂计算,更加注重对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知识模块占比分析(基于2024 B卷一试)
模块 | 题号 | 分值 | 占比 | 说明 |
---|---|---|---|---|
代数 | 1, 2, 3, 6, 9 | 8+8+8+8+16=48 | 42.1% | 主导模块。涵盖复数、不等式、函数最值、数列、无穷等比数列。 |
几何 | 5, 7 | 8+8=16 | 14.0% | 解析几何(椭圆性质)和立体几何(体积计算)。 |
概率与组合 | 4, 8 | 8+8=16 | 14.0% | 概率(马尔可夫链)与组合计数并重。 |
三角函数 | 10 | 16 | 14.0% |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
解析几何综合 | 11 | 20 | 17.5% | 双曲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好圆”问题),综合性较强。 |
总计 | 114分 | 100% |
结论:与A卷一致,代数依然是分值最重、最重要的模块。几何、概率组合和三角构成了试卷的中坚力量。压轴题(第11题) 通常综合性强,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
温馨提示:自主选拔在线特建立【五大学科竞赛交流群】,有一手中学生数学竞赛资讯、科普知识、老师在线答疑、不定时福利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想了解最新招生政策、有升学规划需求、领取最新试题,可在企业微信联系人中 添加白杨老师(微信号:15321584637)好友,并备注“高考年份+省份+姓名”,老师会统一邀请大家进群~
三、核心素养考察
数学运算素养:贯穿始终,如第1题(复数运算)、第3题(求函数最值)、第6题(求数列通项)、第7题(体积计算),要求计算准确、方法得当。
逻辑推理素养:第2题(由解集反推参数)、第9题(求参数范围)、第10题(三角条件推导)、第11题(存在性证明)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直观想象素养:第5题(椭圆几何性质)、第7题(空间图形体积)、第11题(“好圆”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都需要借助图形直观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数学建模与分析素养:第4题将“在正方形顶点上跳跃”抽象为一个马尔可夫链模型,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的能力。第8题则需要构建组合计数模型。
四、难度与易错点分析
基础题 (必须拿分):第1题(复数)、第3题(函数最值)。目标是快速准确地完成。
中档题 (得分关键):第2题(二次不等式)、第4题(概率)、第6题(数列)、第7题(立体几何)、第10题(三角函数)。这些题决定分数层级。易错点:第2题忽略二次项系数和开口方向;第4题未正确建立递推关系或计算稳态概率;第10题未从条件中发掘出A+B=π/2这一关键关系。
高难题 (争夺高分):第5题(椭圆离心率)、第8题(组合计数)、第9题(无穷等比数列)、第11题(“好圆”问题)。难点:第5题几何关系转化;第8题计数时易重复遗漏;第9题对方程有解条件的讨论;第11题“好圆”条件的转化与代数推导。
五、一试时间分配建议(总计120分钟)
填空题 (第1-8题,约50-60分钟):
第1-4题:每题平均5-6分钟,共20-25分钟。力求快速准确。
第5-8题:每题平均7-9分钟,共30-35分钟。思考超过10分钟无头绪可标记后暂跳。
解答题 (第9-11题,约60-70分钟):
第9题:15分钟。考查代数变形能力,应尽力完成。
第10题:15-20分钟。若能发现A+B=π/2,则能较快解决。
第11题:25-30分钟。难度最大,力争完成第一问或写出关键思路。
检查 (5-10分钟):优先检查前4题填空和有把握的解答题,确保基础分。
策略:先易后难,保分争分。确保会做的题不丢分,难题尽量捞分。
六、给第41届考生的备考冲刺建议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以教材为本,系统梳理函数、数列、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所有模块的知识点,确保没有死角。B卷一试非常重视基础。
专题突破,构建方法体系:针对自己的薄弱模块进行专题训练。例如:
代数薄弱:强化函数性质、不等式、数列递推。
几何薄弱:加强平面几何证明和解析几何计算。
组合概率薄弱:多练习经典模型(如传球、染色、计数)。
精研真题,把握脉搏:历年高联一试真题(尤其是近5年的A/B卷)是最好的导向。通过做真题,熟悉题型、难度、高频考点和命题人的思路。
模拟实战,提升效能:定期进行限时120分钟的套题模拟。使用真题或高质量模拟题。严格模拟考场环境,训练时间分配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
规范表达,过程得分:解答题务必书写工整、步骤清晰、逻辑严谨。特别是推导证明题,即使最终结果不对,清晰的过程也能赢得步骤分。
心态平和,目标明确:明确一试的目标是取得尽可能高的分数以进入二试。遇到难题不慌张,果断暂时跳过,保证所有会做的题都有时间完成。
最后,祝愿所有备战第41届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的考生都能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