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高考的落幕,广东地区的本科提前批录取情况成为焦点。今年的提前批录取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特别是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的显著提升,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2024年广东高考本科提前批录取情况
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开数据,目前已有3208名考生顺利被录取,具体如下:
-
空军招飞录取60人,海军招飞录取6人
-
提前批非军检院校录取1375人
-
提前批本科教师专项录取1767人(普通类1325人,艺体类442人)
据悉,提前批军检院校共投出3211人,提前批本科卫生专项共投出1270人,如若忽略少量退档人数,加上本科艺术类院校的“统考+校考”类别和戏曲类省际联考,今年提前批本科院校录取人数或近8000人。提前批本科征集志愿于今日投档,如若缺额计划全部录满,总录取人数预计会再新增72人(仅供参考)。
已知今年夏季高考实考人数为72.1万人,由此推算,今年提前批本科录取率约为1.11%。
另外,提前批本科院校征集志愿录取工作完成后,省招办将于7月16日开始特殊类型招生院校(含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的投档工作和本科批次普通类及艺体类专业省统考的预投档工作,本科批次正式投档预计于7月19日进行。
本科提前批录取情况分析
首先,报考热度持续攀升,导致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大幅提高。以韶关学院为例,其某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高达592分,反映出考生对该专业的极大热情。这一现象在多个院校和专业中均有体现,显示出提前批竞争的激烈程度。
其次,录取人数方面,今年提前批录取人数接近8000人,录取率约为1.11%。这一数据表明,虽然提前批提供了更多的录取机会,但竞争依然十分激烈。
在专业录取分数线方面,各专业组的表现各异。部分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远超资格线,显示出这些专业的受欢迎程度。同时,各专业组的排名情况也反映出考生的综合实力和报考策略。
根据省考试院公布的投档情况,教师专项、卫生专项一次性满档,没有缺额,且院校生源良好,可见今年两大专项报考热度依然不减,甚至略超往年。
教师专项
今年历史类招648人、物理类招677人。有85个历史类院校专业组、96个物理类院校专业组招生。
其中,超过40%历史类专业组、95%物理类专业组投档线达到特控线(历史类539分,物理类532分)及以上,且所有专业组投档线均高于510分,远超报考资格线50分以上(不含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资格线)。最高投档分如下:
历史类:韶关学院196专业组,592分;
物理类: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119专业组,593分。
当然,也有考生有望以相对低分在教师专项被录取,具体情况为:历史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102专业组,最低分510分,对应排位32660名;物理类——肇庆学院115专业组,最低分526分,对应排位105294名。
教师专项
历史类
教师专项历史类11所招生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的专业组最低投档分、最低投档排位都高于2023年同期,且排位涨幅不小。
投档分(含最高和最低)进步最大:韶关学院,63分;
投档排位(含最高和最低)进步最大:肇庆学院,9742名。
物理类
教师专项物理类10所招生院校中,多数院校的专业组最低投档分、最低投档排位都高于2023年同期,且排位涨幅同样不小。但也有投档最低排位下降特别明显的,如广州大学,其最低投档排位对比2023年同期下降超过21000名。
投档分(含最高和最低)进步最大:嘉应学院,7分;
投档排位(含最高和最低)进步最大:嘉应学院,11925名。
卫生专项
今年总共招1270人(均为物理类,历史类则停招)。有167个物理类院校专业组招生。
其中,158个专业组投档线达到特控线(物理类532分)及以上,占比高达近95%,且所有专业组投档线均高于520分,远超报考资格线65分以上(不含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资格线)。最高投档分如下:
物理类:广东医科大学106专业组,600分。
当然,也有考生有望以相对低分在卫生专项被录取,具体情况为:嘉应学院140专业组,最低分523分,对应排位110107名。
卫生专项
卫生专项11所招生院校中,不少院校的专业组最低投档分、最低投档排位低于2023年同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今年物理类特控线对比去年下降不少;②今年卫生专项历史类停招,招生名额转移到物理类专业组,因此名额增加的同时使得录取门槛变低。
投档分(含最高和最低)进步最大:广东药科大学,21分;
投档排位(含最高和最低)进步最大:广东药科大学,26161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补录名额和院校情况也备受关注。补录为未能如愿以偿的考生提供了再次争取录取机会的可能,因此备受期待。
此外,两大专项计划——教师专项和卫生专项的报考热度依然高涨。多数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远超资格线,显示出考生对于这些专项计划的认可和追求。
综上所述,2024年广东高考本科提前批的录取情况呈现出竞争激烈、分数线提高、专项计划受欢迎等特点。对于未来的考生而言,了解这些趋势和特点,将有助于他们在高考报考中做出更为合理和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