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4日消息,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David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两人获奖,获奖理由: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
但是当看到了网上对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解读,则是五花八门,难以让高中生理解,尤其是下面的这两个蛋白质分子:
但是明年可能会考啊!!???那么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如何用高中知识来理解今年的诺贝尔奖:
首先今年的主线应该是温度感受器的分子机制的发现,因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参与,而压力感受器应为支线,只有Patapoutian参与。
主线——温度感受器
温度的感觉是一种神经反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里产生的(这里是重点,考试易错点),而最初则是感受器首先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反射的基础则是反射弧,中学生物书反射弧概念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下图:
而其中体温调节也是相当的重要的,其中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下图:
当然很多同学对于为什么要区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多少有一些迷惑,而今年诺贝尔则很好的说明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它们两个并不是一回事,或者说是作用的结构和机制是不同的:
热觉(温觉)——与辣椒
辣椒让人发热,这是自从辣椒发现就众所周知的。可是辣椒为什么会让人发热呢?
早期科学家发现:辣椒发热,并不是味觉,而是痛觉,这种痛觉会让人体发热。但是,辣椒并不是像针刺那样明显会刺激到我们的神经。人体到底是如何感受到辣椒这种痛觉呢?
于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David Julius决定去探究一下辣椒到底是怎么让人感受到疼痛的。当然,辣椒不能整个的被用于直接研究,他们选择用辣椒里的关键成分:辣椒素进行研究。
而这个时候,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很多细胞是没有“痛觉”的,你必须选择能够感受“痛觉”的细胞,最终,他们找到了感觉神经元,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感知的神经元。
接下来,就是研究到底辣椒素是如何让感觉神经元识别的。这就涉及到了基因。
人体中的基因太多了,想确定到底是什么基因发挥作用太难了,于是他们决定采用“大数据”来筛选。
这里的“大数据”是生物学上的基因文库,就是包含了数百万基因片段的一个混合体。然后他们把这些片段对应的基因在感觉神经元中表达,也就是让这些基因发挥作用。接下来就看哪个基因可以对辣椒素有反应了。
经过一系列尝试,科学家最终发现了一个可以对辣椒素有反应的基因,这是一个新的发现,最后命名为TRPV1,这也是一个新鉴定出来的离子通道蛋白基因。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痛觉受体,竟然是和温度有关,相当于一个顶俩,这就有意思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吃辣椒感觉又热又痛的原因了:我们吃下辣椒,辣椒里面的辣椒素可以引发人体的TRPV1来触动痛觉,而这种痛觉还和热觉有关,所以就有了又热又痛的感觉了。当然有的同学还会问那么热的时候会不会也感觉到痛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自己进行脑补。
冷觉感受器——与薄荷
当科学家已经意外的知道了热觉的产生机制,自然就会想到冷觉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机制:
采取类似的研究办法,科学家们用常见的薄荷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样,科学家研究使用的依然是薄荷的关键物质—薄荷醇。研究人员果不其然的就发现了新东西——TRPM8,是证明可以被寒冷激活的受体,这个研究是Julius和Patapoutian分别独立研究的,他俩也是今年两位诺奖得主。
他们研究的大体思路,可用下面一张图来汇总:
可以说,整个研究,发现了人体是如何感受到温度和触觉(也就是痛觉这种典型触觉),他们是有一系列受体来进行。
至此也证明了温度调节当中的温觉感受器与冷觉感受器是不一样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
支线——压力感受
今年诺奖的得主之一Patapoutian在研究完薄荷后转身又去研究了机械感觉。比如拥抱:
他们开发了一套细胞体系,这体系的特点就是刺激一个细胞,细胞会发出电信号,而接下来可以对电信号进行检测接下来,他们筛选出了72个候选基因,经过一一排除,最后找到了一个新的感受机械压力的通道蛋白Piezo。
总结:温度/痛觉是和TRPV1有关,触觉刺痛是和PIZEO2有关,它们都是人体感受器的一部分。
诺奖委员会指出,这两位诺奖得主在TRPV1、TRPM8、以及Piezo通道上的突破性贡献,不仅让我们知道人体如何感知冷热,感知触觉,从而理解身边的世界,后续的研究还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生理上的洞见,也被用于开发多种治疗疾病的药物,实实在在将科学转化为了造福病患的工具。
等到这些科学家做出突破性发现之后,人们意识到这些受体在人体内是如此丰富,参与到了众多的生理活动之中——比如水喝多了就要上厕所,憋尿的感觉正是来自感知压力的PIEZO2受体;而会被辣椒素激活的TRPV1受体,同样也能感知毒素或是高温,是重要的镇痛靶点。Patapoutian教授还举了一些例子:血液中的红细胞能感知压力,变换自己的体积;或是免疫细胞上的相关受体能调节血液中的铁含量。在阐明这些受体之前,没人能想到它们还有这样的功能。
同样的,研究过程也更加的提醒了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的重要性,尤其是辣椒和薄荷中由潜在价值转换为直接价值的意义:这两名科学家在研究时用到了辣椒素和薄荷醇,这些来自植物的化学物质,成为了理解人类本身的重要工具。Julius教授还提到,阿司匹林与吗啡,同样是来自植物。
在聊到自己的发现,两名科学家都提到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无论是感知触觉,还是感知温度,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觉得这些感觉有什么奇怪。但在生物学家眼里,这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触觉,我们的脚就不知道是否脚踏实地,无法站立或是行走。而如果感受不了温度,就很容易置身危险的环境而不自知。于无声处听惊雷。从普通人见怪不怪的地方找到突破点,正是科学大家的与众不同之处。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自主选拔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zizzsw)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