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山大学发布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新增药学(生物医药)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培养方向,整体上在全国增加了招生名额,在大部分省区市新增了招生专业或培养方向,还增加了破格入围校测的专业和要求。中山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培养特色及优势?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相关内容,详情如下:
相关汇总:全国重点高校2025年招生政策汇总
免费福利:
2025高考择校选专业攻略:
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524241885006914
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解析
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420204187552834
获取北京各区最新招生资讯、招生政策,下载最新试题答案!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北京高考在线交流群”
如果有任何问题咨询,考生也可添加小圈老师(微信号:bjgkzx6)为好友。
中山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培养特色及优势
中山大学发布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新增药学(生物医药)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培养方向,整体上在全国增加了招生名额,在大部分省区市新增了招生专业或培养方向,还增加了破格入围校测的专业和要求。
从最初的9大专业到如今的11大专业(依托13个院系培养),今年是中山大学实行强基计划的第六年。首批强基计划学生勇攀学术高峰,除基础医学专业(学制5年)外其他8个专业学生已踏入博士研究生深造之旅,最新一批学生也在基础学科领域中积极探索,逐步明晰个人研究方向。
“热爱”
强基计划,即教育部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强基计划着力构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这正是我选择该计划的核心动因。”2022级物理学强基班本科生栾锦萱说,自己在比较各类招生类型后,发现强基计划不仅具有独特的培养优势,更与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形成深度契合,由此被深深吸引。
强基计划犹如一座灯塔,将五湖四海心怀热情的学子召集而来,点点星光在此汇聚成河,奔赴星辰大海。
“我选择基础医学专业,源于我对生命科学最纯粹的好奇。在导师的鼓励下,我也希望能做到‘从临床问题出发,用基础研究作答’。”中山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强基班的郭奕捷是中山大学首批强基计划学生,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严谨扎实的科研训练、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给予了她成长的养分。通过强基计划,她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获得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金奖,已通过本院直博考核,未来将攻关干细胞研究。
强基班的学子需要在志向和兴趣的基础上,付出持续的努力。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都实行年度考核及动态进出机制。每学年结束后根据学生课程成绩、科研训练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进行动态管理,本科阶段分流与考核淘汰的学生转入普通本科专业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且学业成绩优秀的普通录取本科生可选拔补入强基计划。
“我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的中山大学,通过二次补录进入了强基班。”2020级中国史专业的林炜斌说,入学后感受到了历史学系良好的学术氛围,当得知有机会进入强基班,他毫不犹豫。
因为热爱,所以来到。既已来到,更要不负热爱。
“可能性”
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中山大学专门制定强基计划本研有效衔接的培养方案,实行本博衔接培养。开设有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课程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专业课程,学生在修读完本科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还可在导师指导下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
导师制和小班教学是中山大学所有强基计划专业的“标配”。强基计划有专属发展通道,学生单独编班,采取小班制教学。基本从大一开始,院系会允许强基计划的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学业导师,为他们提供学术上的指导。
“为了让我们多了解不同的研究方向,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结束后还可以换导师。”王梦雪说,大多数同学会在大三确定好研究兴趣并选好导师,能够更好地为博士阶段打好基础,在本博阶段的衔接方面十分具有优势。
导师制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帮助强基班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赢在“科研”的起跑线。
“不仅如此,学校还会为我们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我们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2021级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强基班的刘玥彤说,在小班制教学模式下,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到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所以即使强基班课程难度更大、深度更深、范围更广,大家依然可以跟上进度。
强基计划鼓励学生打破学科壁垒。对于强基计划的学生来说,本科阶段重在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直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进行学科交叉培养。
2021级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强基班的李乙鑫说,在学习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核心课程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拓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核物理等领域的应用知识,注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思考如何服务各类“卡脖子”技术攻关。
“机会”
中山大学开设强基计划的专业都有强大的学科实力与师资力量支撑,学校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加上天琴计划、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大谱仪等大科学平台的助力,让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更添魅力。
中山大学各类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以及其他科研实验条件向强基计划学生开放,学校还会设立学生科研项目,增大研究型学习项目和实践技能训练项目的比例,实现科研训练100%。
对于强基班的学生,大创项目也许只是“开胃小菜”。大二时,王梦雪就在老师的指导下,主持完成了“亚热带森林非共生固氮速率沿海岸梯度变化的机制”大创项目。生长于华北平原的她,在车八岭自然保护区采样途中被物种丰富的亚热带森林深深震撼,从此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结缘。
“学院会不定期举办‘师生午餐会’和‘强基拔尖’人才培养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如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刘歆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张寿武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张益唐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与我们面对面交流。”李帅说,学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拓展平台,让大家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数学理论,激发进一步学术探索的热情。
“学院各个研究方向的资深教授亲自授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诸多前沿领域,如用途广泛的功能纳米材料,充满科幻色彩的分子机器等。还组织我们前往环境监测中心、珠海芯片厂、消防中队等与化学紧密相关的企业单位参观交流。”2020级化学专业强基班汤紫欣说,强基计划开阔了她的视野,让她切实了解到国家和社会对化学学科发展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坚定了投身化学研究的决心。